第585章_如果这是宋史
笔趣阁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58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5章

  他是中心,所以进程也围绕着他叙述。在淮南战场上他的对手是南宋建康府都统制王权。建康府,是现在的南京,在长江的南岸,与江北的淮南重镇比如庐州距离很远。

  可这就是一个战区内,是南宋的传统,由张俊开创,他就是喜欢坐在江南指挥江北

  王权的传统观念非常强,简直是张俊的翻版,面对金国空前强大的军队,他没有经过任何的犹豫,没有进行半点的抵抗,完全相信了探马的数字汇报。不论是100万、60万、31万,对他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跑!

  王权连弃庐州(今安徽合肥市)、和州(今安徽和县)等淮南重镇,让金军毫无阻碍地越过了南宋的第一条防线淮河。

  金军在涡口(今安徽怀远)渡淮,之后兵分两路,迅速攻陷滁州、扬州等江北重镇,兵势直逼长江北岸。

  军情传入临安,南宋举朝震怖。有人想到了逃,有人坚持抗战,有人吓得失态等等等等,唯有一个人很冷静。

  赵构。

  他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危难,所谓久病成医,已经对这事儿很精通了。他理智地对比了一下现状和从前,知道大事已去,他、可以亡国了。

  如果说当年的北宋是在精神上有灭亡的道理,从物理上却没有必亡的参数的话,现在的南宋是实实在在地满足了必亡的一切条件了。

  南宋的军事体系从公元1141年杀岳抑韩之后,已经崩溃了20年。这期间中兴名将全部凋残,曾经的精兵也早已老朽,在秦桧的管理下,根本谈不到后继之人。

  民心士气更加不用提,还有人心怀故土想着报仇、北伐吗?连岳飞的名字都成了禁忌,还能奢望什么志向与恢复。

  整整20年了,这个世界终于变成了赵构所希望的样子。他真的成功了,可突然间他一无所有。因为他的主子,他的宗主国不再想养他这条狗,就是这样简单,他所有的努力、坚忍、付出、杀戮就都失去了意义!不知这时他做何感想,他会怀疑自己的智商吗?

  他连两国间绝没有永远的和平这一说都不知道吗?!

  或许他会一直记着宋、辽之间的百年好和,但是,他没那个命,也没那福份,最重要的是他脑子钙化了,忘了宋辽之所以能一直和平,是因为宋真宗亲征檀渊,逼得辽国不得不和,不敢不和!这和他的摇尾乞怜截然不同。

  和他不惜自残臂膊冤杀功臣来摇尾乞怜截然不同。

  反正这时他清醒地意识到什么都完蛋了,除了逃跑之外再没有办法。那么去哪儿呢,四川……还是大海?他在犹豫,周围的一些人帮他下了决心。

  首相陈康伯、禁军统领杨存中建议先打打看,他们提醒他,至少国内还有几个人是可以期望的。比如李显忠,这是新一代宋将中仅见的敢战者;比如张浚,这位曾经的军事第一人沉沦了20多年,可一直不断请战,现在可以让他试一下。

  ……20年,赵构有些恍惚,很多的人和事在他心中飘来荡去,一个个人名闪烁不定,他们都死了。还剩下的?

  张浚吗,不,那并不是他要的。赵构想起的是另一个人的名字,20多年前,正是这个名字拉开了那次最辉煌壮丽的北伐篇章!

  刘锜。

  这是个已经快被遗忘的名字,甚至绝大多数的人都不能确定他是生是死。这位曾经飞扬勇决,耀武于百万军中的青年,曾经独挡金军,决胜顺昌,置十余块班师金牌于不顾,我行我素坚持操守的中年,都成了往事和传说。

  他近20年来的记录是两任荆南(今湖北江陵)知府、一任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府,之后被秦桧迫害丢官罢职,再没有出现在公共场合。

  如今大难临头才想起他,却不知道这人是不是还活着。

  赵构的运气非常好,派人去查了一下,居然回报是还没死,不过也差不多了。刘锜这年已经65岁高龄,重病卧床,饭都没法吃,每天只能喝些稀粥。

  赵构沉默。

  沉默之后派人再去,告诉使者什么都不必讲,只要说当前的形势就成。效果是神奇的,刘锜立即挣扎起来,请命领军出征。

  时隔20年,重病缠身鬓发苍白的刘锜出征了,那一天他没法骑马,只能坐在轿中离开临安。在道路两旁是无数焚香列队送行的百姓,他们向上天祈祷这位老将的健康。他们清楚,如果南宋是有救的,那么只能寄希望于这个人。

  中兴名将硕果仅存的刘锜。

  刘锜渡江,江北已经不可收拾,他刚刚领军进驻清河口(淮阴),金军的大股部队已经蜂拥而来,另一边赵构的命令也到了。

  令他弃淮守江。

  这意味着整个淮河流域都已经被放弃。对此刘锜有心无力,他不是当年了,当年他有八字军,有顺昌城,形势虽然恶劣,但战士强悍自己壮年,一切无可畏惧。可这时金国是倾国之兵,而他……刘锜下令后撤,但要尽量滞怠金军的速度,把能撤过江的军民物资都带过去。

  按照这个思路,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扬州,那是江淮地区最繁华的城市,有太多的东西要抢运。

  4天后,十月二十三日,刘锜带着庞大的辎重、人口撤向附近最大的长江渡口瓜洲。在他身后,扬州城空了,城外的民居都烧掉,城里更是什么都没留下,多出来的是一条条写在墙上的标语——“完颜亮死于此!”

  这在当时怎么看都是出于气愤的一点小诅咒,没谁会把它当真。却不料不久之后,就是这几个字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命运。

  瓜洲古渡口位于扬州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距扬州城约40里远。这点距离在平时不过行军半日间而已,这时却变得天堑般遥远,金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杀到了身后。来的人是万户长高景山,这个人就是上次在南宋大殿上宣布钦宗死讯的金国使团正使。

  这人在江南皇廷上耀武扬威,接着又领兵南下,真是把宋人从下至下都欺侮了一遍,看着是全方位的暴戾牛人了吧,可他心里也非常的腻味。

  他觉得自己是女真人立国打仗以来,最憋屈悲摧的一位先锋官。

  在人们的常规意识里,完颜亮在金国内部已经杀得满世界全是血,那么对江南会怎样呢?估计会敲骨吸髓收集人皮当纪念品吧,当他的先锋官,一定要以最快的效率杀得尸山血海才成。

  不对。

  完颜亮是一位追求完美的浪漫主义豪放型诗人,修宫殿要求极致效果,打仗更要突出品味。他觉得自己是个进化后的女真人,再不能像从前的爷爷叔叔们那样野蛮粗陋了。他下令此次南征,是一次体现文化的战争,要不烧不杀不淫不抢,要让宋人深切地体会到,做金国的臣子是幸福的。

  据记载,有个金军小兵习惯性地把火把扔进了一户宋人民居,造成一起小型火灾,导致完颜亮大怒,下令砍头示众。

  这么有品味,让高景山情何以堪啊。他只好把全部精神都用在了行军上,以空前的速度席卷江淮大地,抢在刘锜抢渡江北百姓过江之前,把宋军追上了。

  地点是现今距江苏江都县南30里的皂角林。

  这片树林紧挨着扬州古运河。这条河名声显赫,就是那条让隋炀帝倾家荡产,便宜了后来李唐的京杭大运河的扬州段。

  这一段是整个运河体系中最古老的,相应的河道也最窄,植被最茂盛,这些加一起,等于地形最复杂。当天高景山远远地看见一群宋兵望风而逃,他高兴了,这么些天玩命地追终于有了效果,前有大江后有追兵,看你们往哪儿逃?!

  他忽略了江、宋兵、他之间还隔着些别的东西,那片皂角林,以及林子边上的古运河。

  宋兵迫死命地往那片林子里跑,仿佛进了林子就会安全。高景山兴致勃勃地追,终于在入林之前截住了他们。激战开始,全骑兵的金军先锋团团把宋兵围住,四面八方往里边砍,从形势上说,这股宋兵死定了,铁定的全军覆灭。

  危急中这支宋军很反常。

  他们没有乱,很一根筋地向原方向挺进,连阵中的主将都弃马和部下们一起向不远处的那片林子里冲,那样子不像是在逃命,而是在攻击,一定要攻进这片林子!

  高景山没看出这一点,庞大的金军先锋骑兵们也没意识到,结果他们一连犯了两个错误。先是没挡住,让这伙宋军冲了进去,之后又继续不依不饶地追,觉得敌我力量对比是这样的天差地远,进林子和不进林子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是一大片强劲密集的箭雨!

  能射出三石以上力量的宋军神臂弓的箭雨。这种打击是第一代金军战士都无法承受,在和尚原,在仙人关,在各个战场上这都是金军的噩梦。

  金军立即调头就跑,按说全骑兵兵种,想逃的话不是问题,可他们忘了这是在哪儿。古运河沿岸地貌弯曲狭窄,冲进来时可以一窝蜂地前进,想调头、全军调头往回跑,那叫一个乱。身后皂角林里的宋军冲了出来,反过来追杀他们。

  直到这时高景山才意识到上当了,他是被引诱过来的,这里是一片天然的狙杀骑兵的战场!

  进了窄胡同的公牛是悲剧的,这支金军骑兵以惨败收场,逃出去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连主将高景山都死在了皂角林外。

  战斗结束,说实话,公平地讲这场战斗在完颜亮侵宋的整个战争中只是一次很小的遭遇战,一片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非得说意义的话,它是开战以来南宋的第一场胜利,能让在恐惧中颤抖的宋廷君臣们稍微好过那么一点点罢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